《秋园》|中国女性的故事
有情节剧透

“这些普通人的经历不写出来,就注定会被深埋。”

前几天加入了一个读书会,看到有友邻在讨论《秋园》这本书,友邻的力荐让我来了兴致,书短短的,也很好读,不到一天就读完了。看哭了好多次,总觉得像是我的奶奶在跟我讲诉她的故事一样这般亲切。看着书里的描述,也想到小时候听奶奶讲她的故事,书里的很多情节都能从奶奶的口中得到证实,愤怒这个社会张开血盆大口吃人的同时,又敬佩不幸被迫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们,也越来越明白“记录即反抗”这句话的含义。

《秋园》只是她一生的梗概,在书中之外被折叠起的苦难肯定比作者写出来要多。感触最深的是秋园去世后之骅从秋园上衣口袋翻出的只写着时间和地点的纸条:

一九三二年,从洛阳到南京

一九三七年,从汉口到湘阴

一九六〇年,从湖南到湖北

一九八〇年,从湖北回湖南

命运多舛、颠沛流离的一生用短短几行字便概括掉,普通人死了就是死了,不会再有人记得任何事情。很感谢作者记录下这一切,让我有幸读到这样温柔真诚、不加修饰也能直击心灵的故事。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很多次想起奶奶向我讲诉的她的故事,凭着不太清晰的记忆想借由这个写字的契机记录下来。

奶奶自幼丧母,从小便跟着亲戚长大。如今身份证上的名字是爷爷给起的,姓氏随了爷爷的,出生年月也是约莫着胡乱诌的。农闲时奶奶的乐趣就是看电视和串门,奶奶没上过学,但识得几个字,看电视时她耳朵听着唱词眼睛盯着字幕也能正确念出来。她的小时候是在农田里长大的,别家的麦子一收完,她的姑姑便带着她一起去地里捡拾掉落的麦子,地里是乌泱泱的人,半天能捡到一小碗。

她的前半生都在饥饿和穷困中度过,她总共生育了五个孩子,四男一女。大儿子结婚时家里买了台收音机,那个年代收音机算是很贵重很稀奇的家电。晚上发现收音机被偷走,加上一直以来因为穷困受人欺辱,大儿子渐渐变成了“精神病”。再后来的某一天,奶奶在家里发现了上吊自杀的大儿子。

爷爷从不重视孩子的教育,他觉得上学不如种地,种地只要付出劳动就有收成,上学花了钱和时间总是见不到物质的收获。四叔是家里年纪最小的孩子,也是不顾爷爷反对坚持上学,是家里唯一的一位大学生,四叔学的是农业,字迹隽秀。听妈妈讲,四叔到了结婚的年纪,把喜欢的女生带到家里见爷爷奶奶,爷爷没有看上那位女生,执意要拆散她两。四叔的婚事不了了之,郁郁寡欢的他在衣柜里上吊自杀了。后来我上小学时,有位30多岁的漂亮女老师在隔壁班教语文,她很照顾我,有几次放学还送我回家,妈妈说这位女老师就是四叔当时的恋人。

奶奶每次和我讲到死去的两个孩子时,都会抹眼泪,然后跟我细数爷爷的不是。奶奶和爷爷生活在一起没少挨打挨骂,爷爷会因为奶奶没及时做好饭而骂她,两个人一来一回地骂着,严重时会动手。现在两人分居两地,对奶奶来说算是解脱吧,只不过来得有点迟。

妈妈也有着同样困苦的人生,但我因为一些原因不是很想写她的故事。我打算买本《秋园》下次回家时送给她。

很幸运能读到这样一本以女性视角讲诉女性故事的书,或许这本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读者会记住秋园的故事,我们还会以《秋园》为契机为起点,记录下各自的奶奶和妈妈的故事,发现更多女性的故事,记录下那个吃人的时代和女性所经历的非必要的苦难。

她们都应该被记住。


最后修改于 2023-01-06